
中方融媒6月30日讯(记者:杨森)6月30日,中方县花桥镇千丘田村水稻制种基地里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。40多位村民头顶烈日、脚踩泥泞,在泛着水光的稻田里弯腰忙碌。拔秧、搬秧、抛秧、插秧,分工明确、动作娴熟,一株株嫩绿的秧苗在泥水中整齐列队,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农耕画卷。
“我们基地一共80亩,今天全员上阵,必须赶在最佳窗口期完成移栽!” 基地负责人郝学东擦了把汗,声音里透着急切与干劲。
不同于普通水稻种植,水稻制种需严格区分父本、母本,对秧苗间距、栽植深度和密度都有严苛要求。为确保后续授粉均匀,提高制种纯度与产量,这片基地坚持采用人工插秧。“虽然效率比机械插秧低,但每一株秧苗的位置都是精准计算过的,是保障种子质量的关键。” 郝学东说。
田埂上,技术员手持卷尺不时丈量间距,指导村民调整插秧角度。“父本株距要保持25厘米,母本更密些,15厘米就好,这样授粉时花粉才能充分接触。” 技术员谢晓辉一边示范,一边耐心讲解。这种精细化的人工作业,不仅让每一株秧苗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,也为当地及周边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家门口就业机会。村民黄倩笑着说:“在家门口干活,既能照顾老小,每天还有100多块钱收入,日子越来越有盼头!”
近年来,千丘田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水资源优势,全力打造高标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。从育秧、插秧到授粉,全流程人工作业的 “匠心” 坚守,搭配规模化、标准化、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,推动制种产业实现提档升级。
“我们的目标,就是要让这片‘希望田’,既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‘种子库’,也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‘聚宝盆’。”千丘田村党委书记、村主任彭彬的话语中道出了全村人的共同期盼。
责编:袁敏
一审:袁敏
二审:李莹
三审:钦佩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
看图学习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 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